從靜態(tài)走向動態(tài)
1994年可以看做前端歷史的起點,這一年10月13日網景推出了第一版Navigator;這一年,Tim Berners-Lee創(chuàng)建了W3C;這一年,Tim的基友發(fā)布了CSS。還是這一年,為動態(tài)web網頁設計的服務端腳本PHP以及筆者本人誕生。
萬維網(WWW)是歐洲核子研究組織的一幫科學家為了方便看文檔、傳論文而創(chuàng)造的,這就是為什么Web網頁都基于Document。Document就是用標記語言+超鏈接寫成的由文字和圖片構成的HTML頁面,這樣的功能已經完全滿足學術交流的需要,所以網頁的早期形態(tài)和Document一樣,完全基于HTML頁面,并且所有內容都是靜態(tài)的。
隨著網頁從學術機構走向公眾社會,網頁承載的功能便超出了學術范圍而變得愈加豐富,因此早期網頁的局限性也逐漸顯露出來。
第一,所有的網頁都基于HTML頁面,因為沒有任何手段可以控制局部內容的顯示和隱藏,因此任何局部的變化哪怕只多出一個標點符號,都只能重新下載一個新的頁面。
第二,計算任務只能在服務端實現。由于網速限制,與服務器通信的過程是非常緩慢的,并且此過程是同步阻塞的,于是會出現這樣的場景:用戶提交一個表單,然后整個頁面消失,瀏覽器呈現白屏,經過漫長的等待,瀏覽器渲染出一個和之前一模一樣的頁面,只不過輸入框旁邊多了一排紅色小字:用戶名錯誤。
第三,所有頁面都是靜態(tài)的,這意味著一個電商網站有一千種商品,哪怕頁面布局一模一樣,也必須寫一千個單獨的頁面。
延伸閱讀
- ssh框架 2016-09-30
- 阿里移動安全 [無線安全]玩轉無線電——不安全的藍牙鎖 2017-07-26
- 消息隊列NetMQ 原理分析4-Socket、Session、Option和Pipe 2024-03-26
- Selective Search for Object Recognition 論文筆記【圖片目標分割】 2017-07-26
- 詞向量-LRWE模型-更好地識別反義詞同義詞 2017-07-26
- 從棧不平衡問題 理解 calling convention 2017-07-26
- php imagemagick 處理 圖片剪切、壓縮、合并、插入文本、背景色透明 2017-07-26
- Swift實現JSON轉Model - HandyJSON使用講解 2017-07-26
- 阿里移動安全 Android端惡意鎖屏勒索應用分析 2017-07-26
- 集合結合數據結構來看看(二) 2017-07-26