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:編程之精髓在于編程思想,而不同的編程方法有不同的編程思想。結構化程序設計方法一直以來都是編程人員基本的編程方法,而近年來流行的面向對象方法也備受人們青睞。文章通過介紹編程世界的這兩種主要編程方法,結構化方法和面向對象方法的分析、設計和應用。并在最后對兩種方法進行比較分析,比較結構化方法和面向對象方法編程思想的異同和兩種方法的應用。

關鍵詞:結構化方法;面向對象方法;編程思想;再抽象;再模塊化;

   前言

  結構化方法和面向對象方法是當前軟件開發(fā)最常用的方法。基于“瀑布模型”的軟件開發(fā)方法中,以軟件架構為核心,采用結構化設計和分析方法將軟件開發(fā)的生命周期劃分為制定計劃、需求分析、軟件設計、程序編寫、軟件測試和運行維護六個基本階段。而在通過迭代式和增量式進行開發(fā)的敏捷軟件開發(fā)方法中,主要采用面向對象的設計和分析方法。結構化方法與面向對象方法的使用,與具體的開發(fā)環(huán)境和開發(fā)方法有關,如傳統(tǒng)軟件工程中更適合用結構化方法,而敏捷軟件開發(fā)方法中面向對象開發(fā)方法更受青睞。

  1   結構化方法

  結構化編程思想由艾慈格·迪杰斯特拉在1976年在《GOTO陳述有害論》中提出,1975年賴瑞·康斯坦丁和愛德華·尤登提出結構化設計,1978年湯姆·迪馬克和愛德華·尤登等在1975年提出結構化分析,后來逐漸被完善,形成現(xiàn)在軟件開發(fā)方法中主要采用的結構化方法。結構化方法從功能上對系統(tǒng)進行劃分,將系統(tǒng)按功能劃分成各個模塊,將子模塊編寫成子程序,通過子程序之間的結構和層次之間的耦合來解決復雜的問題。結構化方法按軟件周期可劃分為結構化分析、結構化設計和結構化實現(xiàn),這里主要討論SA和SD。

網友評論